提示:变质田螺、生扁豆、毒蘑菇、生海鲜、不洁盒饭是夏秋季容易引发食物中毒的“五毒”食物。这是海淀区卫生局最新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中提醒消费者的。在安全预警中,执法人员首先列举了今年最新发生的“五毒”食物中毒事件:6月中旬以来,福建省连续发生5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;7月13日下午,银川市发生了一起大规模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。此外, 夏秋季因食用变质田螺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也时有发生。近期,海淀区发生一起因非法送餐引起的食物中毒,导致该写字楼内20余名员工出现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等胃肠道症状;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公布,6月以来连续有4个建筑工地发生扁豆中毒。如何避免病从口入?特别提醒市民注意以下几点:
■市民秋游别采蘑菇吃 由于今年北京的夏天天气闷热,空气湿度大,适宜蘑菇生长。香山公园近期公布在公园内发现有毒蘑菇,提醒游人注意。因此,路边的蘑菇千万不要采,也不要购买无照摊商出售的野生蘑菇,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。毒蘑菇大约有100余种,人误食了毒蘑菇后会经历潜伏期、假愈期、内脏损害期等几个阶段,由于儿童和老人的体质较弱,他们发生中毒死亡的概率也相对较大。 据了解,全国近期曾发生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。据不完全统计已造成27人中毒,其中16人死亡。毒蘑菇又叫毒菌。在我国,毒蘑菇约有180种,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种,常见的有褐鳞小伞、肉褐鳞小伞、白毒伞、鳞柄白毒伞、毒伞、残托斑毒伞、毒粉褶蕈、秋生盔孢伞、包脚黑褶伞、鹿花菌等。 毒蘑菇毒性非常强,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,一般分为胃肠炎型、神经精神型、溶血型、脏器损害型、日光性皮炎型五种类型,其中脏器损害型最为严重,死亡率极高。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公众难以识别,常因家庭误食而中毒,中毒多发生在野生毒蘑菇生长的阴雨季节,以散发为主,且食用干毒蘑菇也可引起中毒。 专家提醒,以前判断毒蘑菇的特征是颜色鲜艳,有疣点、斑点等等,但这些都不能作为鉴别毒蘑菇的标准。为了避免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发生,人们不可随便采食或轻意食用不认识的蘑菇。凡食用野生蘑菇后在短期内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时,应尽快就医,彻底催吐、洗胃、导泻,有条件者应尽早施行血液净化手术。
■未熟透的海鲜、扁豆毒性也很大 海淀区食品安全最新预警,在9月份发生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,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居多。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,在温度37℃、pH7.7左右、含盐3%~4%的食物和培养基中发育良好,在无盐条件下不能生长。副溶血性弧菌多存在于海水中,故海产品的染菌率较高。除食用未煮熟的鱼、虾、蟹类可引起中毒之外,肉、蛋、蔬菜等也可引起,这是因食物容器或砧板生熟食不分,与海产品交叉污染引起的,也有由咸菜和食盐引起本菌食物中毒的。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为2至40小时不等,大多为10小时左右。主要症状为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粪便呈洗肉水样或脓血样,里急后重不明显,发热轻,重者可有脱水、意识不清、血压下降等。病程约1周左右。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,粪便镜检可见白细胞、脓细胞或红细胞,部分病人有巨噬细胞。粪便培养可检出副溶血性弧菌。根据流行季节、进食污染食物史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。治疗为对症和支持疗法,重者可口服抗生素,一般愈后良好。